地区新闻: 新区宝塔区经开区安塞区甘泉县延长县黄陵县黄龙县宜川县洛川县吴起县志丹县延川县富县子长县

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铸魂育人同频共振

来源:延安枣园小学    作者:高树梅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3-13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座谈会召开以来,延安枣园小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形成了“1234”特色思政课改革创新模式:塑造“一个特色”,让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思政课始终;融通“两类课程”,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衔接协同;坚持“三位一体”,让“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第三课堂”形成合力;推动“师生四同”,在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中开展思政课大讲堂活动,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全面迈上新台阶。

塑造“一个特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校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立德树人始终,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九一八”事变92周年,赴四八烈士陵园,开展“知史勿忘国耻、明志吾辈自强”主题教育活动。

清明节带领学生去“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前缅怀先烈。

国庆期间开展了“铸魂育人强思政  合力擘画‘同心圆’”实践活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32个消防宣传日,联合延安市消防站举行了“‘红领巾’致敬‘火焰蓝’”全国消防安全教育日系列主题活动。

为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们还经常开展“爱祖国 爱家乡”主题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

学校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孩子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融通“两类课程”,推进思政课程建设

图片

图片

图片

加快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融合多学科优秀师资,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衔接协同。运用思政课程的学科融合性,让专业课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精准对接,这样既不生搬硬套强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能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近年来,我校在省、市开展的“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中6人荣获教学标兵、教学能手荣誉称号。2023年,学校成立了“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专项课题研究小组,涉及5个大教研组,80名专任教师参与研究,成功申报省级课题1项、市级专项课题4项、微型课题2项,同时我校被延安市教育局授予“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示范校”称号。

坚持“三位一体”,深挖“三个课堂”育人潜能

图片

图片

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要求下,大胆创新课堂组织形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讲堂紧密结合,让师生在思政课上真正学会讲好中国故事。立足思政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利用校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学生自学探究等方式,我校校内“流动的思政课”已经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师生共读经典——中华颂;国旗下的“思政课”总能燃亮全校师生的信仰之灯……丰富多彩的思政解放了学生、发展了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也让校园静止的资源“活”起来了,更让思政课“活”起来了;我校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组织红色研学旅行,体悟大国发展历程;走进博物馆与历史对话;走进校外科技馆,打造孩子们应有的精神世界和新时代青少年该有的模样……营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全面发展的氛围,让思政课更“有温度”。

推进“师生四同”,增强思政课“三性一力”

图片

图片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要求(简称“三性一力”),学校深入开展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打造“师生四同”育人模式。教师通过“同学同研”教研活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理解;师生一同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同讲同行”加深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实践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拉近师生距离;选派思政课骨干教师指导红色故事宣讲团、“讲好枣园故事”等学生系列节目63期,我校杨丽老师荣获延安市委理论宣讲团“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竞赛三等奖,充分发挥社团对思政课的延伸和促进作用。“师生四同”育人模式激发了师生积极性,增强了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学校开展的“思政课大讲堂”系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11期,大讲堂的学习,由刚开始的学校师生共同参与发展到合作校之间大教研。并受《陕西教育》的关注和报道,已成为延安枣园小学思政课特色和品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活色生鲜”的大思政课程是一场探索,筑牢“根基”,将不同的元素、众多的资源,按规律整合互融,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循序渐进中悄然发生。延安枣园小学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加强思政课程建设,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育人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免责声明: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描述。以上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责任编辑:ss..102211
首页 | 延安 | 资讯 | 政策 | 国际 | 学校 | 教育 | 创新 | 管理 | 考试

Copyright © 2017 延安教育快讯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22896号-1  技术支持:延安卓天网络

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

服务热线:13379310976 座机:0911-2916010

电脑版 | 移动版